性能难以满足课堂形态创新的需求
随着课堂形态的不断创新,传统行政班体制正在被逐步打破,选课走班在更多的学校成为常态。同时,移动教学逐渐普及,网络学习资源向多样化、高清化扩展,小班教学、协作学习、混合学习、探究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日益增多,带来了教育应 用负载的迅速增长,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、互动录播等设备的图形处理能力、存储吞吐能力、数据分析能力都提出了日渐严苛的需求。如果这些设备的性能不足,将难以支撑不断创新的教育应用,也无法应对课堂形态的持续转型。
可用性与易用性难以适应教育应用环境
部分学校在教室内仍然使用的是面向通用场景所设计的投影机、PC等设备,虽然这些设备能够承载多媒体播放等应用,但是这些设备的连接、使用往往较为复杂,难以与老师之前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融合,还常常会因为学生玩闹等情况导致设备损坏,存在着老师“不愿用、不敢用、不会用”等问题。在强调教育应用与硬件充分融合的 2.0 时代,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了。
“智能+教育”需将边缘智能融入教室
在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提出了“智能+”的理念,该理念要求教育机构充分利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革命性技术,来推动智慧教育的实现,满足教育个性化、公平、高效等内在的需求。而智能教育应用属于典型的负载密集型应用,不仅要求智慧课堂系统具备对人工智能框架的支持能力,还要求其满足计算机视觉、大数据分析对性能的苛刻需求。通过在教室内部部署具备人工智能处理能力的边缘计算服务器,可以有效降低处理延迟,实现高效的行为、表情分析,助力 “智能+ 教育” 的融合。